剛踏入秋季不久,我們便收到不少家長查詢:「小朋友朝早起身係咁打乞嚏,捽眼捽到紅晒」、「身上無端端出咗啲紅疹,搞到成晚瞓得唔好」、「一出街就咳,係咪又敏感呀?」

每逢季節交替,氣溫忽冷忽熱,加上花粉、塵蟎增多,小朋友的敏感問題便成為家長最擔憂的事。

事實上,兒童敏感早已不是個別例子。根據本港流行病學的統計,過敏症可能是最多人患有的長期疾病,包括30%兒童患有鼻敏感、7-10%兒童患有哮喘、5%兒童患有濕疹,甚或5%兒童食物過敏*,敏感問題不僅影響小朋友的日常生活,更可能削弱免疫力,令家長既心痛又焦慮。

但很多家長未必知道,小朋友反覆敏感,根源可能不在「外界刺激」,而在於「腸道健康」。我們常說腸道是「人體第二大腦」,卻忽略了它同時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——腸道黏膜上聚集了超過70%的免疫細胞,就像一道堅固的「防護牆」,能阻擋有害細菌和致敏原進入身體。

一旦腸道菌群失衡,這道「牆」便會出現缺口:有害細菌大量繁殖,破壞腸道黏膜屏障,原本該被阻隔的致敏原就會乘虛而入,引發皮膚痕癢、打噴嚏、腹瀉等敏感反應。

特別在轉季時節,小朋友的腸道功能容易受氣溫變化影響,若飲食不均衡、作息不定時,腸道菌群的平衡更易被破壞。這正解釋了為何接觸相同致敏原,有些孩子若無其事,有些卻經常「中招」——腸道免疫力的強弱,直接決定小朋友抵抗敏感的能力。

想幫助小朋友擺脫轉季敏感的困擾,關鍵在於重建腸道的「免疫防線」,而益生菌正是守護腸道健康的好幫手。不過,為小朋友選擇益生菌不宜盲目,需重點留意以下三方面:

l 益生菌活性:只有存活到達腸道的益生菌才能發揮作用,益生菌應選擇具專利技術確保活性的產品

l 益生菌數量:兒童腸道菌群基數較小,需要足夠數量的益生菌才能抑制有害細菌,一般建議選擇每包含有百億級CFU的益生菌產品

l 益生菌配搭:單一益生菌效果有限,若配合益生元(益生菌的「食物」)、維他命和酵素,既能幫助益生菌在腸道定居,更能提升小朋友的整體營養吸收能力,令腸道防線更穩固

市面上的兒童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,家長選購時不妨多留意成分標籤。例如衍生兒童開胃樂益生菌特別添加植物綜合酵素,特別適合不愛吃蔬菜的小朋友;複合維他命可補充轉季期間因食慾變化造成的營養缺口;而益生元的加入,更能為益生菌提供持續活力,讓腸道內的「好菌」持續發揮作用。

除了補充益生菌,轉季期間家長還可協助小朋友做好以下防護:

l 每日用暖水清洗鼻腔,減少花粉和塵蟎殘留

l 勤換牀單被套;保持室內濕度在40%-60%之間

l 飲食方面避免辛辣、生冷食物,減少對腸道的刺激。

 

參考資料:

*香港哮喘會《何謂過敏症?》